阅读历史 |

第 29 章 (第1/2页)

加入书签

辰时,两百九十一名学童皆已完成诵书。

太学生点诵籍贯、名字,将通过一试的学童引入讲堂,准备二试一一帖经、墨义。

便是填空和默写。

此举可试学童是否识字识题、能否书写,能否将记诵的经文赋予笔下。

乔时为挎着考篮,紧紧跟在队伍之后,忽闻沉闷的车轱辘声,侧目一看一一辟雍馆外的正道上,两架满载青色布匹的马车悠悠而过。抬首往前看,金玉为冠珏为佩,绫罗绸缎绣重重,多是不俗气。

而如他这般一身青色直裰,青绳缠发的寻常学童,已所剩无几。

乔时为暂时忘记了诵书时的小插曲,东风拂面绕发丝,他边走边沉思着。

倒也是,在这世道里,天才临世如天降雨露一般,概率兴许是一致的,然富饶之洲与贫瘠之地,天才成材的成数却是不一样的。乔时为在心里叹了一声。

安慰自己道,手捏的土坯,岂能贪它出好瓷?童子举不过是朝廷“莫使四方有遗材”摆出的门面,几起几废,岂能奢求它尽善尽美。不能把它当作正经的科考的。

“祖父说了,只需取得初等,入国子监读书就够了。”他暗自捋了捋思路,跟随队伍往前。

考场设于房内,瞧着应是国子监平日授课的地方,九柱十八梁,可容百余桌。

竹席、蒲团、书案,齐齐整整,这样的考试环境倒是难得。

主考官立于台上,声貌具厉:“沉心作答,不可喧吵。”命太学生发放试纸。

又见十余位鹤发教谕立于四侧,记录学童研墨、执笔、坐姿之习惯。

乔时为吸取教训,这一回不着急下笔了,他仔细读了应试要求和题目一一卷上共

有题目十八道,儒家九经,每经两题,乔时为荐书上写他熟读《论语》《孟子》《尚书》三经,则他只需答当中六题三题帖经,三题墨义,一个时辰足矣。

乔时为循着平日的习惯,挽着宽袖磨墨免得沾染,落笔时身姿笔挺,每每收笔时干净利索,不在纸上留下杂墨。许是太过专注,他竟没注意台上考官频频注目一一且不论乔时为答得如何,单是君子如兰如竹的仪态,足以叫人难以忽视。何况是在一众学童当中。

气与势,识与度,情与韵,是极难掩下去的。

半个时辰后,乔时为收笔,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一一只答了六道,没有多答。

待有学童举手交卷,乔时为亦跟随之,出了考场。仍在场内奋笔疾书的,是背了五六经、甚至七八经的学童。人数不多,加之卷子易辨,初试当日酉时便可揭榜。

萧萧日暮童榜下,杏花雨落落满头。

乔时为名字位于榜上,处于“初等”之列,于三月二十七日参加覆试。

又一车青色罗布驶过,榜上仅剩六十八人。

国子监外,乔仲常急切往里张望着。

又见许多玉辔红缨、珠钿翠盖的马车停于国子监前,他们也是来接孩子的

不大一会儿,终于见到小儿子迈着轻快的步子出来,乔仲常迎上前:“小安,如何?”

乔时为一抹鼻子,神气道:“自然是手到擒来,过了!”

无马无车,乔仲常将小儿子架于肩上,豪气说道:“走,回客栈接你兄长,咱今晚找间正店阔气一....正巧我馋酒,沾沾你的光。乔时为想了想,道:“我要点一道金玉美。”

"成,点九道都成。"

与祖父不同,父亲对自己、对儿子的期望很“俗”,迎合着这个世道的行事准则,但不代表他做得不好。此后一段时日,乔时为在客栈里静待覆试。

倒也没闲着,父亲从京中同僚那借来了许多书。

窗前读书,从杏花开读到杏花落。

某日夜里,乔时为偶然发现三哥房里的灯深夜还亮着,几经思索,他还是敲了门。

“快三更了,三哥怎还未熄灯安寝?”

“文章写到一半,不好撂笔。”乔见山应道,“不日便要应试了,多准备几分,便多稳当几分。

又言:“弟弟已稳操胜券,当兄长的自当不能落下,待咱们归家后,家里人同为我们庆贺才好。若是一人过一人落,反叫他们不知照顾谁的情绪了。即便乔见山已有九成成算,他依旧坚守着自己的“兄长之道”。

乔时为明白,这是三哥立身处世的路数,遂言道:“那三哥写完早些睡,莫再耽搁了.....明日叫

家煮些参汤来才好。

“哥哥省得轻重。”乔见山拍拍弟弟肩膀,“快回房歇着罢。”

云光绕高檐,鹊影跃梁间。

国子监里。

掌管监事的祭酒大人赵子泽,从礼部过来,询问今年的童子举。

他身着绯袍,官从三品,几乎可与朝中九卿平起平坐。

立于他跟前应话的是肖主簿,正是那日考核乔时为背诵的老教谕。

肖主簿禀道:“京中早有些名声的那个神童,参加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