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唯有张居正3 (第2/3页)
便知已颓败到了极点!皇帝无能、内忧外患之下,其还能一人支撑苦苦朝局,又还能将朝堂上下肃清,实属不易!”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一眼,两人都是极为聪明之人,也深谙为官之道,他们不由将自己放在那张居正的处境中去设想,都在心中打了个寒颤——若是他们在那种情形下,他们能做到如此吗?能坚持心中信念抱负连身家性命也不顾吗?
宋,赵匡胤本来只担忧武将拥兵自重、裂土封王,如今听了张居正的故事,钦佩归钦佩,但身为一个从臣子造_反当上皇帝的人,他下意识感到一丝不安:文官听着也不大可靠,那究竟该如何保赵家江山呢?
明,永乐二十年,已年老的永乐帝作为一个被文人春秋笔法祸害颇深的受害者,不由袖着手冷哼一声:“那群文人惯会讽议朝政,标榜气节,装得一副至诚为公的模样,其实贪赃枉法起来比哪个奸臣都狠!还有脸骂那张居正擅权,若是叫他们得了机会,只怕操纵朝政起来也不遑多让!”
除了照常骂文人,朱棣却并没有像赵匡胤一般很在意张居正所谓压制皇帝、擅权之事,朱棣为君手段强硬,因此只是冷哼一声,皇帝若是连臣子都压制不住,还当什么皇帝?
那万历鳖孙自己没有统御天下的手段,幸好遇到的是张居正!
当了皇帝才知道治国理政有多难,平天下又有多难,他征北四次,还未能靖安边境,而张居正却不仅能治国还能调兵遣将平天下安定!
不止,张居正甚至还会挣银子!
朱棣想到自己打仗跟那抠搜儿子要钱的场景,真是心酸不已。
他真盼望有这等辅佐社稷的能臣!
为让建文帝坐稳皇位,他那偏心的老爹把开国功臣、能臣武将全杀了个干净,靖难之役又打没了朱棣自己麾下得力的武将,后来连道衍和尚也走了,朱棣吃够了没有能臣干吏的苦,恨不得穿过仙迹的另一头,一把将万历朝的张居正薅过来给自己干活!
他心中柠檬树生根发芽:那万历真是好命,仙迹说了大明两百多年国祚,只出了一个救世之相啊!若是遇到个只知道弄权不懂治国的王-八……
随即他又在心底打鼓:那女子说,他的子孙传到朱翊钧这辈,得张居正力挽狂澜,为大明续命七十六年。那推论下去,岂非朱翊钧后不过一两代人,大明就亡了?
大明怎能亡!永乐帝心下不愉,下旨:“将太子与太孙都叫来。”
打不着那曾曾曾曾……孙子,他还不能教训教训这鳖孙的祖宗们了?
等候期间,他想到那些文人攻讦张居正的话,愈想愈气,忍不住给那后人女子留言,谁知,他刚发送出去,正巧同一时间也有人评论,于是就见两条评论紧紧挨在一起:
【happy forever big king:文人误国!】
【棣子,开门,是爹地:文人不可信!】
林菱没忍住:“噗。”
自己笑了好久,林菱不禁揶揄道:“你们父子俩真可爱。”
永乐二十年,已有些老花眼的永乐帝将仙迹投放在一扇巨大的大黄花梨木屏风上,他捏着放大镜才能看清楚上头小小的评论字迹,也无法抵消他心底冒出来的一丝心虚。
那个是他爹吧?
而心虚过后,又是极复杂、酸涩的情绪满溢胸腔,戎马一生的马上皇帝久违地想起了还在父母身边承欢膝下的日子,他颤抖着皱纹满布的手,终究还是放下了。
【棣子,开门,是爹地:什么父子俩?】
永乐帝默默撇了撇嘴,他就知道老爹没认出他来,毕竟连他自个也看不懂仙迹分配给他的名字。其他人都是汉字,偏偏自个得了稀奇古怪的番邦名字,永乐帝心中早有不满,只是不愿说出来。
不过那仙迹中女子看到朱元璋的评论,忽然又咧嘴一笑,永乐帝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啊你都取这个名字了,还看不懂这个梗嘛?happy forever big king网友创造的“永乐大帝”英语直译呀,不是你儿子是谁?】
原来这么一长串番邦字是永乐大帝的意思,这些蚯蚓似的番邦字也忒长了!
仙迹没提他的名字,让永乐帝那提起的心又落了回去,有点尴尬地搔了搔面皮——他还不知该如何面对老爹。
洪武八年,朱元璋紧皱的眉头缓缓松开,欣慰地笑着过去拍了拍朱标的肩膀:“标儿,原来你日后的年号为永乐,虽不如咱的洪武大气,但这个年号也好,想必取的是国家鼎盛、百姓恒久安乐之意吧?那后辈女子称你为大帝,想来你日后做得也不错。”
朱标却只是谦虚地拱拱手,没有多言。
不知为何,他总有种莫名的张冠李戴之感。
真是他……嘛?
朱元璋却非常高兴,他用力一挥手道:“让咱来问问将来的你,咱大明如何了!”
于是朱元璋又发表评论:
【棣子,开门,是爹地:标儿啊,跟爹说说,你将咱大明治理得如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