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540章 (第1/2页)

加入书签

第540章

作为罗马尼亚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自然是热闹的。来来往往的人群走着各种目的,但相当一部分是准备去做更大的事情——修建圣安德烈大教堂。

负责修建教堂的工匠们已经陆陆续续的开始进入工地。他们都是从帝国征召而来的手艺最精湛的工匠,共有上千人,大多安排在加拉塔。另外帝国还召集了3000多名劳力,所以一大早各城门外就排起了长队。

近5000人同时修建教堂,这对于整个建筑工地的组织管理以及整个城市的安全保障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等工匠们基本到齐之后,工匠的总领班会召集各个领班聚集在一起,向他们分配当天的工作。而这些领班又会召集自己手下的工匠和劳力们,将任务传达,同时指导他们如何更好的完成任务。

在开完会之后,几千名工人分散开来,一天的修建工作就开始了。

修建教堂主要分成4个部分:对石料的精细加工,绘画,搭建脚手架以及搭建墙体。

石料的加工分为两种:一是对塑形之后的石料进行更加精细的加工,不但要将方石去除杂料,雕琢的更加方方正正,还要确保其大小尺寸毫厘不差,这样才能保证其作为墙砖进行堆砌时不会出现差错。而对于圆形石料的加工就更加严格了,因为它是作为支撑教堂主体的廊柱材料,每一根廊柱从下到上其圆形面积是在不断缩小,因此对圆形石料的尺寸要求则更加严格,而且其石料外观上还要雕刻出装饰线条。

第二是加工教堂顶部的板材,这不是普通的加工,而是要按照设计师的要求,雕刻出符合主题的浮雕图案,这就对工匠的雕刻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往往都是由艺术水平高的知名石匠来负责。

这几千名工匠和劳力不但技艺精湛,而且都是多次参加过其他地方的教堂的建设,经验非常丰富,配合也很默契,因此工地上虽然人数众多,但分工非常明确,整个场面显得有条不紊,一点也不显凌乱。

他们即使已经在这里干了好几个月了,但是每一个人都还是非常投入,充满了工作激情。这不仅是巴特兰家族送给帝国的礼物,也是帝国向其他国家和势力展示其文化和实力的大好机会。所以能够参与这个伟大的工程,工匠们都感到是莫大的荣耀。

按照上面的要求,这座教堂会和圣索菲亚大教堂一样宏伟。其工程量自然非常浩大,石料的用量自然也极多,由几万名奴隶和劳工从全国各地的石矿采掘质量最上层的石料,整个工程的支出自然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是帝国的财政只拨出了一小部分资金,大部分的钱财来自于信徒们的筹款和巴特兰家族的捐赠,这就已经满足了需要。

同时在耶路撒冷,雕刻师决定雕刻一个彼得骑马的雕像放在城市中央。选用上好的大理石,仔细打磨。并且还要给雕像贴上皮肤,由于象牙的洁白和珍稀,因此来成为神像皮肤的首选,雕刻师们将完整的象牙撕成一张张的薄片,再一点一点的粘在神像的表面,要绝对严丝合缝,这是一个很需要耐心的工作。

在给神像贴上皮肤的同时,雕刻师和工匠们还在进行另外一项工作:就是打制金箔,金匠们将黄金煅打成薄片,然后贴在神像的象牙皮肤上,作为神像所穿的黄金衣服和佩戴的王冠,更增加了皇帝的雍容华贵。

此外,他们还要为神像打制黄金和白银座椅,虽然并非全是用黄金和白银制成,其内部的核心是青铜,但是神像完成之后所消耗的黄金和白银,也绝不是一个小数目。也就罗马帝国有这个实力去用了。

——————————

锡兰的海边吹来了微风,让到达这里已经一个月的郑和以及陈诚感到轻松。

奉朱棣的旨意,他们带着285()

00人,上百艘船前往君士坦丁堡。但到达锡兰时说罗马正在发生战争,就先前往波斯湾,到达了忽鲁莫斯和巴士拉。

郑和还带着船队来到了亚丁、安德罗尼柯、索菲亚等地,丰富了他们的眼界。

最近终于得知罗马的战争结束了,他们就赶紧准备好前往君士坦丁堡。

“这里的跟杭州比不相上下,也难怪皇上会派我去佛霖了。”

陈诚曾出使安南和西域,外交经验丰富,因此朱棣让他作为特使出使罗马。希望两国能够加大交流,友好通商。

现在的朱棣已经离不开外贸获得的收入了,从洪武三十五年至今,饥荒、旱灾接踵而来,朱棣多次下令减免钱粮,但大型工程需要的资金也不会消失,因此市舶司的收入成为他的主要依赖。

当然,就算是开放了海禁,大明还是以朝贡贸易为主。下西洋因此有“厚往薄来“之说,

同时下西洋以及朱棣对这些外邦朝贡者的大量赏赐,逐步引发了帝国的恐慌,仅仅白银一项,每年就花费600万两,还不包括对两万多出访官兵的嘉奖。由于船队携带铜钱出国收购,致使铜钱大量外流,造成国内“钱荒“,这严重消耗了国库储备,引起了钱币的大规模贬值。

为此朝廷言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