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32 章 战西京(三) (第9/25页)

加入书签

人意料,谢琅非但没有回朝的意思,反而上书请求乘胜追击霍烈残兵,一股作气,往西继续推进战事,夺回早在十年前落入狄人之手的西京十二城。

经青州一战,青州守兵已尽归其麾下,加上沿途收纳的流民军队,其麾下兵马,竟已达数万之众。

朝廷这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这头猛虎,自方归之日起,便已不受朝廷控制。!

可上一世,他在督查院坐了那么长时间的冷板凳,受了那么多的冷眼,对仕途却无丝毫助益,这一世,既有得知前情,为何还要蹈前世的覆辙?

张荣站在一旁,眼睁睁看着苏文卿面色一点点寒沉下去,一时也不敢轻易打搅对方思考。

他们其实算是同科进士,张荣年纪还要大上许多,然而张荣深知,自己的地位与对方根本没法比。苏文卿不仅是寒门学子翘楚,还深受圣上与次辅韩莳芳信任,即使与谢氏关系匪浅,此次逆臣叛徒,也丝毫未受波及,可见手段之高,说句简在圣心亦不为过。

在同届学子里,张荣才华不是最出众的,甚至连从青州来的孟尧都比不过,可张荣却是最会混官场的。所以才能在短短时间内,升任兵部右侍郎之位,把孟尧这个“寒门二杰”之一的青州解元死死踩在脚下。

次日一早,孟尧便去吏部递了请罪书,并自请往青州历练。

吏部主事官员以看疯子的目光看着孟尧,再二确认自己没有听错之后,便准了孟尧所请。

青州正是战祸连天,霍烈带领的西狄大军已经攻陷青州二城,说不准很快就要拿下第四城、第五城,而朝廷派去抗击狄人的军队,只有一个逆犯和其麾下二千士兵,谁都知道,这种时候前往青州就是送死。

只要是有脑子的人,就不可能做出这种决定。

左右孟尧只是一个没有背景的寒门学子,在吏部官员看来,偶尔脑子不好使一些也正常。例行询问了几句后,吏部官员也懒得深思,直接将调任书丢给了孟尧。

孟尧将调任书仔细收好,出了吏部大门,就见前方不远处的茶棚下,已经坐着一个素衣少年郎。

孟尧迟疑片刻,走了过去。

如常和对方见礼:“卫公子。”

卫瑾瑜放下手中茶盏,道:“孟主事若不急着回去,不如坐下来,一道喝碗茶。”

孟尧点头,在茶案对面坐了下去。

待茶汤端上来,孟尧并未立刻喝,而是苦笑了下,道:“卫公子一定也觉得我是个疯子吧。”

“不。”

卫瑾瑜摇头。

“我觉得孟主事是有胆有魄

、可敬可佩之人。我要恭贺孟主事,终于得偿所愿。”

孟尧自嘲一笑。

“可惜只靠一身胆魄,在大渊是做不了官的。”

“我承认,自己是有一腔热血与意气在心中,可也明白,此去青州,凶多吉少,这腔热血与意气,很可能会沦为笑柄。”

卫瑾瑜道:“热血与意气没有错,你孟尧也没有错。”

“错的是大渊的官场,错的是这世道。”

“我所认识的孟尧,爽朗豪阔,心怀天下,有侠士之风,我所认识的孟尧,也不应囿于上京浑浊的官场。”

“孟主事,你知道,人之一生,最容易犯的错误为何么?”

少年郎之言,犹如一道道雷电击入心口。

孟尧不由抬起头。

一面震惊于这一番堪称惊世骇俗、颠覆他一切认知的话,一面震惊于这分明年纪还要小他几岁的少年郎,缘何能说出这样一番话。

卫瑾瑜:“人之一生,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旁人醉了,觉得自己也醉,是旁人错了,便觉得自己也错了。”

“孟主事生于青州,长于青州,上京满殿朝臣,再没有第二人比孟主事更熟悉青州的地理地势与风土人情,孟主事选择此时回到青州,于不熟悉青州情况的前线将士而言,便是及时雨,雪中炭。”

“若连孟主事都对此战没有信心,那二千将士,又该怎么办。”

孟尧神色一震。

良久,他起身,郑重朝对面少年郎施一礼,道:“卫公子之言,在下铭记于心。”

“在下知道该怎么做了。”

当日午后,孟尧便收拾行囊,离开上京。

他自入上京以后,一直寄居在魏府,并无多少随身物品,收拾起来倒也简单。魏怀外出与人谈生意,不在府中,魏惊春也在衙署里上值,孟尧不便当面告别,斟酌一番,留下两封书信,便牵着来青州时骑的那匹马往城门方向而去。

刚出西城门,身后忽传来一声“子攸”。

孟尧停下,于马上回头,就见魏惊春尚穿着户部侍郎官服,颇是失魂落魄的站在城门口,正直直望着他。

孟尧牵马走了回去,到了魏惊春面前,笑着唤了声“雪青”,道:“原本想着你在上值,不想打扰你公务的。也不是什么值得庆贺的事,你其实不必特意过来跑一趟。”

魏惊春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