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视角 (第1/2页)
第56章番外·视角
那句诗怎么说来着,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她书读得少,文墨平平,但第一次读到这句诗,就觉得很适合她与张望舒。相逢既是缘。
人世间大多数的相识,前世不知要在三生石旁历经多少回,才能有这一次的回眸。
望舒,是月亮的意思。
张望舒说过,朝,可以是蓬勃的生气,也可以是太阳。那个时候小朝就在想一-没想到师父随便给她取的名字,会和张望舒的名字对上。他们,一个是太阳,一个是月亮,可太阳与月亮是无法见面的,相互辉映,却无法共存,那一瞬间,她顿时又觉得不好了。开春时的天总是雾蒙蒙,汴京城里细雨绵绵,春风似剪。小朝记得那是三月里,阴沉沉的天,格外冷涮,年迈的陛下忽然驾崩,一时间朝堂里外发生巨变,汴京大乱了。
太子李明景远在济州,若是不能尽快赶回,这皇位,便要重新易主,毕竞陛下不止太子这一个儿子。
奉谁为主,尊谁为君,在小朝看来这是场豪赌,可奉雨几乎没有犹豫,她选择了名义上的正统,这是一条充满艰难的路,稍有不慎,便粉身碎骨,输赢者都不会有好结果。师父最后的结局,也印证了她当初的选择。师父命她去济州接太子回京,不记代价,一定要活着将人带回来。这任务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光赶路就累死了不知多少匹马,更不计那暗中潜伏的杀手,等赶到济州府,太子李明景早就不见踪影,也幸亏他跑了,否则,在济州府等着只会死得更快。
在来的路上,小朝就听说,那位张家的公子,张家张望舒,就在太子身边做着少师,是太子的老师。来时奉雨特意问过一句:张家张望舒,这个人,你认识吗?
关于张望舒,小朝想,汴京城里怕是无人不知吧?但小朝什么也没说。
奉雨叮嘱“那是张家的人,此人若是还活着,便一同带回来吧。”小朝应了。
却没料到这短暂的相逢,会造成一生的羁绊,刹那,而又美好。李明景比她想象中还要胆怯,瘦瘦小小的一个少年,文质彬彬,这样一个十三四岁、什么都不懂的太子,真能承担起汴京的重担吗?那个位置他真能坐得安稳?正当小朝思考时,李明景却拉住了她的衣袖,问她,能不能帮他救一个人一个很重要的人。
那是小朝第一次见到张望舒,他伤得很重,人就快要死了。如此狼狈,如此清冷,只有耳边微弱的气息在证明着他的存在,一个快要死了的人…那一瞬间,说没有趁人之危的念头,那是假的。可她偏偏不让他死。
他们还没有机会认识呢。
小朝给他用了蓬莱丹,蓬莱丹千金难买,她就这么给了张望舒,没有过犹豫,那是假的。
可她不后悔。
她从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
其实,早在好多年前,她就知道张望舒这个人了,只是他们并不相识。她不是没有设想过一-张望舒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蓬莱丹救他,从不是单纯的选择与善心。她是杀手,没那么多理所当然。张望舒醒来的那个夜晚,并不是一个好时机,她在沐浴,而他不知看了有多久,她一怒之下用剑抵着他的脖子威胁,他也不恼,还笑吟吟的取笑,和她想象中的张望舒,全然不同。
后来回想起来,从济州赶往汴京的那一路上,是小朝见过张望舒最开怀最惬意的时刻,从不掩饰,自在坦然,可后来回了汴京,他又变了样子,变成了众人口中的张望舒。
那个时候小朝就时常在想,到底哪一个,才是张望舒真实的模样。他的脸上戴着面具。
宫中再见,已是几个月后,那时大统已定,李明景登基成帝,他也成为了帝师,万人之上。说起济州时的救命之恩,他说他会报答小朝的恩情,小朝很直接,一句不如以身相许,直接逗笑了张望舒,可他只是笑。张家放出了要选亲的消息,从他笑笑却不说话时的模样,小朝就知道,张望舒不会选她。
所以那日,百花宴上,当张望舒将花送给了齐家姑娘时,小朝心里是有预料的,她更清楚,自己与张望舒是绝无可能的,竞如此,不如直接一点,将那最后一点情意斩断,落个自在。
小朝也确实这么做了。
她说:汴京路长,你高坐明堂,我暗夜行舟,互不相欠。从那后,日子与往常并无二致,小朝照样做她的暗阁杀手,她与张望舒平日甚少交集,他是太子帝师,他是清风明月,他家世显赫,他甚至已经有了门当户对的未婚妻,他……他们本就没什么关系!!可当看到城门口那道熟悉的身时,小朝的心,还是动摇了。
她不明白张望舒。
她快要发疯!
永乐六年,冀州兵乱,张望舒下落不明,生死难料。那一刻小朝像疯了一样赶往冀州,最后在尸山人海里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张望舒,从那以后,小朝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一定要将张望舒永远的留在身边。反正师父说过,不行就硬上。
总有一个办法行得通。
(小朝)
在没遇到小朝之前,张望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