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3 章 战西京(四) (第6/14页)
谢琅这封请战书,不偏不倚,正戳到了大渊朝最敏感的那根神经上。
文极殿灯火通明,凤阁罕见召开了已经许多年未曾举行的大议事会,除了两位主事阁老和七卿尚书长官,各部重要主事官员皆在议事之列。而议题只有一个,是否同意谢琅请战书中所请之事,一鼓作气,收复西京。
顾凌洲与韩莳芳分坐上首,下首左侧坐着六部尚书和杨清,下首右侧坐着各部其他官员。
“本官绝不同意!”
户部尚书刘茂第一个起身发表意见:“各处都在打仗,虞庆和卫氏留下的烂摊子,至今仍未填平,户部这半年是如何支撑下来的,阁老和诸位都看在眼里。有阁老手谕,青州一战再如何难打,户部也支撑了下来,任劳任怨,绝无二话。好不容易青州战事平息,又要收复西京,西京若这么容易收复,也不会拖到今日才有人提及此事,六年前朝廷备战充足,尚无功而返,何况今日,光落雁关那道天堑便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仗若真打起来,周期不可估量,户部耗不起,前线的将士也耗不起。”
“而且,若此时收复西京,激怒了狄人,狄人卷土重来,恐怕还会再次危害青州,岂非得不偿失。”
“自然,还有最要提防的一点,逆臣领兵出征,戴罪立功,明明已经收复青州,该班师回朝,为何滞留在青州不回,还要继续西进,其居心何在?青州一战后,逆臣麾下已聚集了数万兵众,若是再让其继续西进,岂非更不受朝廷控制?”
刘茂的话引起很多官员的附议声,尤其是世家和裴氏一派官员。
刘茂朝上首一拱手,直接道:“下官以为,不仅不能同意逆臣所请,还应立刻将逆臣召回上京,好好审一审其狼子野心,免得养虎为患。”
“户部的难处,本辅与顾阁老都清楚。”
韩莳芳开口,环视一圈,问:“其他人的意见呢?”
众人注目中,苏文卿自坐席上站起,道:“下官同意刘尚书所言。”
这话一出,
不少官员都露出吃惊之色。
苏文卿与谢氏关系匪浅,在朝中是众所周知的事,兵部作为遥控指挥前线战场的重要部门,按照正常情况,苏文卿应该力挺谢琅这个谢氏世子才对,没想到这位新任兵部尚书竟是持反对意见。
苏文卿亦朝上首轻施一礼。
道:“下官以为,收复西京之事,宜慎之又慎,不可操之过急。”
理由呢。▏[(”
这回是顾凌洲开口问。
苏文卿恭谨答:“一则,西京占据天险优势,想从正面攻破落雁关,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如果强攻,势必要付出惨重代价,且最终未必能够功成。如果不从正面强攻,只能绕行,可西京四面环山,狄人占据西京这些年,布置重兵,设置重重关卡,还将西京旧日的烽火台利用了起来,想要在狄人耳目下绕行,亦是困难重重。”
“再者,想要将西京十三城全部收回,只靠数万兵马,恐怕远远不够,至少应该等到北境与南境战事结束,国库充盈之际,合举国之力而为。”
“不过,这在下官看来,依旧不是上策。”
顾凌洲:“你心中的上策为何?”
苏文卿道:“与其付出惨重兵力强攻,不如继续施以怀柔之策,从内部分化。狄人内部亦有主战与主和两派,如今新王出尔反尔,是受了以霍烈为首的主战派挑拨,若能设法扶植主和一派,一点点弱化瓦解狄人军队战斗力,自可以最小的代价将西京十三城收回。”
不少官员都频频点头。
一道声音却道:“苏大人所言法子,的确足够稳妥,只是这样的稳妥之法,非数十年功夫不能实现。届时,西京十三城兴许能重回大渊,西京数万百姓,只能寄望他们的儿辈、甚至孙辈,回到故土,为他们上一柱香,建一座坟茔了。”
这声音清润如玉。
一时,所有视线都汇集到那一身绯色,端然而坐的少年御史身上。
气氛一时变得微妙。
在座官员都明白,苏文卿与卫瑾瑜,这二人堪称本届新科举子翘楚人物,升官速度一个比一个快,大约因为出身不同,平素在朝中,根本没有交集。
这是头一回,二人因为同一问题,针锋相对起来。
且二人如今一个被顾凌洲收为了弟子,一个是深受韩莳芳信任,这般当庭相对起来,怎能不惹人注目。
苏文卿神色不变,甚至还微微笑了下,收回作揖的手,看向卫瑾瑜:“怎么,对于收复西京之事,卫御史有不同看法?”
“看法不敢当。”
“只是逆风执炬,尚有烧手之患,下官有些好奇,按照苏尚书的说法,是否暗夜起风,为了稳妥起见,便是掉进坑里,也不能执炬前行?”
卫瑾瑜侧目,二人目光隔空对上。
苏文卿目光轻轻一敛。!
因把后院让给了谢琅住,夏柏阳如今住在府衙前面的值房里。
二人一为知州一为县令,官职虽然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