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3241章 炎姬军真神也 (第1/3页)

加入书签

“呵,就凭你们这群臭鱼烂虾,也敢来挡我帝王军,找死!”奈落看到一众中原将士,列阵在前抵御三百帝王军强袭,不由发自内心嘲笑中原将士蚍蜉撼树。</br> 在奈落看来,宇文腾飞一众中原将士,拦截三百帝王军,就是自取灭亡。</br> “兵对兵、将对将、雄狮战虎王,乌龟咬王八。帝王军算什么玩意?对付你等一群不自量力的杂鱼,我辈一众臭鱼烂虾就足以!”</br> 宇文腾飞也是个能说会道的小滑头,看到奈落一马当先的叫阵,他也不遑多让的骂回去。</br> 与此同时,宇文腾飞还身先士卒,率领五百人方阵,迎上三百帝王军将士。</br> 宇文腾飞与奈落,就像两个排头兵,一骑绝尘冲在队伍前方,在两军中线兵戈相向,针尖对麦芒的力拼一击。</br> 宇文腾飞很自信,奋力挥舞手中战戟,心想将眼前不知死活的敌将斩于刃下。</br> 宇文家戟法向来以刚猛著称于世,他、宇文盛平、宇文嫦、宇文隆,都是超一流的硬气功武者。</br> 两军武将在阵前比武斗勇,他宇文腾飞就不带一个怕字!</br> 电光火石刹那,宇文腾飞奋勇一击,狠狠劈在奈落颈部。</br> 然而,战戟斩敌首,呈现在宇文腾飞眼中的景貌,不是鲜血飞溅,不是敌将身首异处,而是他力拔山河的一击,伤不了敌将分毫。</br> 宇文腾飞奋力挥舞手中战戟,砍在奈落的脖子上,非但没有伤到他分毫,反而还像劈在厚重的钢板,双手被自己的力道反震,掌心裂开鲜血流淌。</br> “不是吧……”宇文腾飞额头冒出一丝冷汗,眼中闪过的惊骇,就像白日见鬼,要多惶恐有多惶恐。</br> 诚然,惊慌归惊慌,身为军中武将的他,既然带头冲了上去,就绝不能惧怕敌人而后退。哪怕帝王军真的强无敌,他宇文腾飞不是眼前敌将的对手,但作为忠义侯宇文四海的孙子,他必须以身作则,让追随他迎敌的中原将士看到,让眼前的敌寇明白</br> ,在这个战场上,中原将士必定言出法随,与犯我中原的匪寇决一死战!</br> 宁可前进一步站着死,不可退让半步跪着生,敢站在这片战地的中原将士,没有一个贪生怕死之徒。</br> “不愧是中原劣畜,枉我让你一招都伤不了人,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废物。”奈落轻蔑地瞥了宇文腾飞一眼,一手拽住战戟向前拉,一手朝他面门抓去。</br> 奈落打算单手扣住宇文腾飞的面门,将他高高举起,然后在一众中原人的眼前,活活捏爆他脑袋。</br> 眼看宇文腾飞反应不过来,马上要被敌将徒手抓头,苍茫一箭后来居上,宛如贯日长虹,直击奈落的胸膛。</br> 箭矢后劲狂风怒啸,如同冰霜龙卷横穿大地,一举将奈落冲退数丈。</br> 由浑厚内劲凝聚而成的箭矢,穷尽其威力,方才消散于无形之中。</br> 冰霜龙卷烟消云散之际,只见奈落浑身上下,像块刚从冷藏库里搬出来冻肉,表皮布满冰晶。</br> 伊莎蓓尔射出的箭矢,跟其她炎姬军射出的箭矢不同,箭矢是由极寒真气凝聚而成,纯粹的能量体。</br> 由内力凝聚而成的箭矢,威力可比普通的箭矢强大多了。</br> 亦或者说,纯能量结构的箭矢,穿透力要比普通的箭矢强无数倍。</br> 炎姬军射出的箭矢威力很强,皆因她们将内力注入到箭与弓上,在箭锋的表层,灌注了一层能击穿武者气功的内劲。</br> 就好比把箭矢的箭头用火烫红,附加了一层劲道。</br> 对于武道高手而言,箭矢本身是很脆,而且弹道射速很慢,几乎伤不了他们。</br> 不要说箭矢了,就算子弹射过来,荣光武者亦能轻松化解。</br> 但是,炎姬军修炼的慕家箭,却运用武者的气劲,将其箭矢强化,以至于它的箭速与威力,远超普通的箭。</br> 对于炎姬军而言,箭与弓的作用就像一个载具,而不是利器,箭矢与弓能更好地承载她们的内力,然后射向前方的敌人。</br> 箭与弓的存在,能更好的让炎姬军汇集真气,从而将她们的内力具现化。</br>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像吹气球,你要有气球囊才能把气吹进去,没有气球囊,你怎么把气聚集起来?</br> 伊莎蓓尔与炎姬军的区别就在这里,她不需要气球囊,不需要任何媒介,即可御气成箭,杀敌于千里之外。</br> 不吹不黑的说一句,慕雅和炎姬军其实也能做到,但这么做非常消耗内力。</br> 慕雅姑且不论,炎姬军肯定不能如此霍霍内力,她们现有的实力,不足以支撑她们这般御气伤敌,因此需要弓与箭辅佐。</br> 伊莎蓓尔则不一样,她的内功很浑厚,甚至不亚于古今六绝的天龙女。</br> 搞不好,伊莎蓓尔的内功,要比天龙女有过之而无不及。</br> 那么问题来了,伊莎蓓尔的内力,凭什么和天龙女攀比啊?</br> 就凭她体内的寒劲,是一脉相传迭代积累而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伊莎蓓尔从小就饱受极寒之劲折磨,那是因为她体内的寒劲,并不是她自己修炼成型。这是伊莎蓓尔家族,一代又一代传承,不断累</br> 积与延续下来的真气。</br> 伊莎蓓尔家族修炼的极寒功体,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