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投清者如过江之鲫 (第1/2页)
第756章 投清者如过江之鲫
弘光元年五月初四深夜子时
清军中的降将李本深、李成栋早已经来到了长江北岸,借着夜色的掩护,整装待发。
无论是李本深还是李成栋,心里面都是憋着一股气,不光是为了之前兴平军的那些好兄弟报仇,同时也是为了证明自己。
因为当李本深和李成栋组织人力在北岸积极打造战船的时候,江对岸和巡江的明军船只,是不可能看不到的,但是明军水师大将郑彩对清军水师是嘲笑不已:
“哈哈,北马南舟,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可笑那帮北侉子,竟然不知道新伐树木,要暴晒数十日,还要涂抹上油脂,才能保持足够的浮力,才会具备足够的运力?他们那么搞的船只,不用我们打,恐怕刚刚航行到江中,就会被江水和大风给冲垮了。”
对于部将们纷纷劝说,要给明军颜色看看,郑彩却力排众议,向自己的部将们如此解释道。
出于对清军水师的装备非常不屑一顾,明军水师甚至懒得去作提前打击。
后世人看起来,这种情况真的是匪夷所思,但是奇怪的是,它竟然真的发生了,或许郑家有一点儿容易骄傲的传承吧?
在郑彩的这种思维带动下,一些明军的水师在江边游弋,不断地对北岸的清兵进行挑衅,气焰态度非常嚣张。
清军因为战船未曾准备完毕,因此选择了暂时隐忍。
等到五月初四这晚,由于多铎的严格军令到了,李本深和李成栋无法再拖,尽管战船的数量还是极少的,李本深却不得不按照多铎的命令,提前发动南渡。
李成栋自告奋勇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李成栋非常擅长小股突击队的培养和建设,就如同后世的那种特种部队一般,李成栋的军中也会选取一些精壮强悍的勇士组成特别行动队,以李成栋的义子李元胤统领,辅之以另外两个义子李元泰和李建捷为将。
按照李成栋的吩咐,本次出马的是李元胤和李元泰兄弟俩,自然以李元胤为先,二将率领50名精干猛士,乘坐五艘明军水师特别看不上的船只,拼命地划水,一直往南进发。
他们的后面,江北站着的同僚们的身影是越来越远,数万名将士看着眼前的五十人,是否能够完成攻下明军滩头阵地,并且顺利守下来的壮举。
李成栋的部将马宝(即高谦的部将,在河南投靠的高杰,被高杰分配给李成栋的麾下听用)和杜永和率领三千精兵,紧紧地守在江北岸的三百艘小船旁。
只要南岸发出信号,他们俩就率领后续兵马飞驰向南,前往接应。
李元胤和李元泰两人都是奋勇向前,原以为地明军巡逻船压根不见踪影,原本以为的明军滩头阵地也没有,两人都是非常顺利地就带着部下们顺利在镇江圌山北坡靠岸,期间没有受到明军的任何拦截。
圌山上有郑彩的大营,不远处的金山更是有郑鸿逵的大营,数万明军其实就在眼前。
但是李元胤和李元泰没有丝毫的害怕,他们登陆后,进行了分工合作,各自带着25人,趁着明军都在熟睡的功夫,以李元泰带人去码头,对着停在岸边的数千艘船只放火,很快靠近岸边的明军水师船只纷纷着起火来。
“着火啦,快救火啊。”
明军的水手开始大叫,但是明军水师船上的将领在此前一天都被叫到陆地上吃饭喝酒,压根就没有回船,造成明军水师群龙无首,一些水手只是自发的解缆离港,但是没有指挥的明军水师,就如同一盘散沙,压根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李元泰带人放起的大火,使得郑彩军发生了营啸,数万人互相奔逃、踩踏、互相残杀,不用清兵动手,明军已经大乱。
另一边的李元胤,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以加上自己本人在内的总共二十六名将士,就敢直接冲击明将郑彩的大本营。
等到郑彩被人从宿醉中叫醒过来,李成栋的部将马宝和杜永和已经率领三千大军陆续紧跟着靠岸了。
“清兵到啦!”
这句话就犹如一道魔咒,听到这句话的明军士兵,恨不得爹妈多给生条腿,撒丫子往远处跑,明军整个阵线大乱。
清军总共3052人,在几乎未失一人的情况下,把郑彩所部给吓垮了。
明将郑彩看到情况无法挽回,只得带领两千多亲兵往南逃去,明军的混乱局面,也引发了巨大的反作用,大量逃走的明兵涌入到郑鸿逵和杨文骢的大营外面,引发了更大的混乱和动荡。
郑鸿逵率先率领自己的的亲信数千人,乘坐航海大船,直接顺流而下。
清军统帅部还以为郑鸿逵是来打仗的,把他们给吓了一大跳,哪知道郑鸿逵一炮未放,直接向东逃走了!
下游的明将杨文骢所部和黄斌卿所部人马,看到上游发生的这种情况后,营中的将士们也都没有了继续打仗的意愿。
明军当中的聪明人实在是太多,大家看到其他人都在跑,谁也不肯落后,抱着“你跑我也跑”的态度,整个长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