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叛乱 (第1/2页)

加入书签

黄尚书正和夫人聊天时,突然间门外急匆匆跑进他的儿子,京中国子监祭酒,四品官黄统。

“父亲大人,不好了。”黄统连礼节都来不及施,直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着。

“什么事?我不是告诉过你,每逢大事有静气吗?”黄尚书不紧不慢地说着。

“南境边关守将元石造反,说是朝廷妖氛浓厚,不遵圣人之言,滥改祖宗之法,他要率兵上京清君侧!”黄统匆匆说着。

“什么?”黄尚书立刻起身,然后对夫人道,“赶紧拿我的朝服来,我要连夜进宫!”

夫人赶紧拿来衣服给他换上,穿得太急迫,一只袖子差点穿错。

“父亲,每逢大事有静气啊。”黄统赶忙提醒道。

“滚,现在不是大事,是要抄家灭门的祸事啊!”黄尚书给了儿子一巴掌,然后坐上轿子匆匆离家。

抄家灭门?

黄统愣在当地。

然后他想到了一个典故,汉代晁错进言削藩,诸侯举兵反叛。景帝腰斩晁错,争取时间,分化诸侯……

皇家无情啊。

你一心为他,他只要有需要,却随时会杀你。

黄家会不会步晁错后尘?

若是那样,真是让人心寒。

此时正是深夜子时,宫门早就落锁。

黄尚书递进自己的牌子后,就焦急等着。

好在没有多久,太后就宣他在南书房见面,与此同时,还有内阁的四位阁老,一起觐见。

两人单独会见当然是不行的,这可是礼节要人命的封建时代。

没有重臣背书,传出什么谣言都不为奇。

“太后,臣请懿旨斩黄熊,正视听,复祖制,如此叛军失去目标,不战自乱。”内阁三辅硬着脖子道。

“扑哧”一刀。

三辅扑街。

陆直可不是封建太后,没有太高的封建觉悟。

她只知道一点,黄熊够单纯。

没错,黄熊的心声就一个:我要青史留名,粉身碎骨,也要留名。

“冯阁老中风了,拉下去。”

唉,难怪边将要反。

因为今年正好是南境边将元石回京换防的年份。

边将一般在边关守十年,就是很长,不会让他们一直坐守下去,免得成了坐地户。

剩下三个阁老,心中明白,这事不怪黄熊。

黄熊才改了多点东西?

还不至于让边将冒着全家灭门的风险去造反。

忍忍就过去了,大不了等太后老死,再把朝廷法度改回来。

以前都是这样做的。

唯一可能就是元石做过很多不可见人之事,又知道太后有识人之能,怕过不了上朝问询这一关,要挨上一刀,干脆直接起兵。

实际上中风之事,已经让很多官员人人自危。

元石兴许还真能一路过关,打到京城来。

“太后圣明,”黄熊赶紧跪到在地,“微臣保举一人,必能顺利平叛。”

“爱卿请说。”陆太后一点都不担心。

她手握毛球,还怕什么造反?

“兵科给事中严明,熟悉兵事,曾经在多地剿灭乱匪,成效卓然。”黄熊赶紧说道。

“嗯,几位阁老安排一下,就让这个严明担任主将,调拨兵马粮草,即日出发。”陆太后说着。

话音刚落,南书房外传来一个紧急军报。

“启奏太后,叛军元石刚走三百里,被当地县令王重石带领民团青壮和县中守备死守城池,叛军久攻不下,王派人宣讲朝廷法度,叛军感悟大义,原地溃散,元石被擒,正在押解上京。”

呃,就这?

三位阁老唏嘘不已,三辅跳出来的太早了。

是啊,心中发虚的是元石,他手下的军队又不用面见太后,只要讲清楚了,他们怎么可能冒着灭族的风险,在前途不明朗的情况下,死跟下去?

不过这个县令肯定要上京受奖了,就是不知道是福是祸。

阁老中心中想着。

正在这时,陆直突然道:“哀家最近乏力,以后就不再临朝,但凡有事,让太监转送后宫。”

“只有三品大员的重要人事提拔,哀家再来过目。”

说着她起身回宫。

“还请太后保重鸾体……”几位重臣松了口气,在书房门口跪送。

“唉,太后可算知道过犹不及,水至清则无鱼这回事了。”次辅忍不住道。

“慎言啊。”首辅摇摇头,然后看向黄熊。

这小子又逃过一劫。

以后还有这样的好运气吗?

太后可不好伺候啊,比皇上的心思麻烦多了。

真怀念以前那个皇上。

虽然皇上心思多变,但总归有个脉络,还能忽悠得住。

但太后就不行,非得里外都遵着圣人之道,把心思澄清,才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