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千一百二十一章 逃亡与信息 (第1/3页)

加入书签

左右两翼也趁机向中间以一个斜线快步前进。

而且在快步前进中,也在保持着队列。

这就是平时训练的好处。

虽然士兵们还在害怕,但军官们的棍子还是迫使他们按照本能前进。

“换重箭!”

白甲兵们迅速换了重箭,他们又抓紧时间射出一轮。

顿时又是一阵人仰马翻。

前面中间正面迎敌的小队,150人,被打死了60多人,前后加起来,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承受上限,直接崩溃了,转身就跑。

而在这时,左右两翼。四个小队,已经抵达射程。

再次开火。

白甲又倒下了三个人。

都是倒霉催的,打中了头部。

普通旗丁则是倒下了五十多人。

最后在两侧要包围上来之时,白甲们继续坚持,而让那70名骑兵们开始上前尝试冲散两侧小队,来接引他们撤退。

之前骑兵们并没有直接冲阵,而是做好了接应的准备。

靠着骑兵的冲锋,两侧步兵小队不得不停止包围动作。

而是做好反冲锋的准备。

骑兵也是快速用骑弓抛射出轻箭,接着转向。

当然他们也吃了一轮火枪,损失惨重。

骑兵队开始迅速逃窜,他们接应到一部分步兵之后,然后他们就发现了这次对手的火枪,实在是太难以对付了。

因为他们和那些打完一轮立刻就扔枪逃跑的叫花子明军,完全不一样。

这些红毛人确实有蛮气,刚刚他们虽然靠着重箭射崩溃了一个小队,

射死了近百人。

可以说完全没有辜负白甲和强弓重箭在这个时代的威名。

这个年代的西洋人还没有能力征服大明和满清这样人力众多的封建势力。

因为他们即便不用火枪,用弓箭也能靠大量弓箭手,战胜只能投送很少兵力的火枪兵。

不过结合棱堡战术,还是大占优势,就像荷红毛,靠着两千来人,能够在郑成功两万多人的围攻下坚持十个月,。

而现在这样,义子甲是一队一队的派上去。

他们使用的是西洋训练之法,训练的出来是标准模板的线列兵。

至少要死掉20%,也就是说10个人死掉两个,他们才会溃散的。

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现实战争与理论是有很大区别的。

现实战争不是游戏中,所有人是一个团体,一下输出伤害到对方的百分之二十,然后整个集体就跨了,就全部溃散了。

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现实中有总体伤亡比率和局部伤亡比率。

一个小队被打溃散了,还有另外一个小队在军官和督战队的催促下,前进上攻接替对方的阵线。

这就是真正的战争。

只要是队伍训练有素,将领就不会一股脑全派上去。

然后死上10%就都完了。

那样干的是起义之初的农民军,啥都一窝蜂,然后前面死了百分之十,前面人溃退,带动后面的人一起大逃亡。

就像前秦攻东晋,结果前面人一喊败退,后面人全跑了,简直可笑。

皇帝的近卫队都压不住。

凡是训练有素的队伍作战,实际上都是派一个个小队上去。

有的小队有可能一瞬间接受了所有输出,就像刚才正面面对白甲兵突击的那个小队,短短数分钟内,伤亡率就达到80%。

这个小队自然是最倒霉了,然后彻底溃散,军官也挂了不少。

然而其他小队还是完整的。

就像左右两个小队,还有左右两翼的小队,他们都很完整。

仍然在趁机发动进攻,进入有效射程发动输出。

如果平均下来,瞬间死伤150人,总数1500人,看起来就是死了10%,按说这种死伤率,封建队伍中8成的队伍,都要崩溃。

实际上,只有一个小队全部覆没,溃散的人也被督战队引导到后方修正。

不能乱跑。

尤其是绝对不能冲击完整的其他小队。

这种情况下,谁冲击,那个小队的军官和军法队必然是要杀人的。

平时训练中,也有这种训练。

溃散后该如何寻找掩护,如何重整队伍。

其他小队看到他们溃散,在军官的压制和平时训练下,虽然会羡慕他们能逃,但自己不能逃。

而且对方是代替他们承受了伤害和输出,他们应该不辜负对方的付出。

而不是学着对方一起溃逃。

但是明军就不是这样。

明军就是一群叫花子营兵。

大部分将官们只重视能随着自己岗位变动而带走的家丁、亲信,对那些属于朝廷,不能带走的营兵,根本不重视。

一到上阵,就是拿叫花子营兵放在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