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96章 兵至 (第1/2页)

加入书签

曹日昇虽骂了薛堮,却觉得值此特殊时候,答应给薛堮一郡太守未尝不可,他有心劝说李倓两句,但望着一脸严肃的李倓,只觉得对方说起话来自有一股威严在身,竟并未开口。

倒是李倓主动解释道:“若是薛堮真的有意投降,则此条件足以让他答应了,再丰厚些只怕他自己都要怀疑是否有诈了。而假若他无意投降,只想拖延时间,则必会另寻借口。”

说到底,薛堮只控制了新野城,手中兵马虽有万余,但经过李倓在比阳的两次胜利,叛军已经没有兵力来援了,薛堮不逃不降就只能困守孤城。

……

新野城内,薛堮正大刀阔斧地坐着饮酒,顺便骂一骂田承嗣无能!

如何不是无能?一万兵竟被千骑给败了,还要害得他给田承嗣来善后。

若非他的兄长薛嵩身为为魏郡太守,坐镇邺城重镇不得轻动,哪有田承嗣这跳梁小丑肆意妄为的机会,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罢了!

“你觉得那建宁王会答应我的要求吗?”薛堮询问坐在他不远处的一个将领,此人名叫裴志清,乃是薛嵩特意派来辅佐他领魏郡兵的。

裴志清三十许年纪,看起来也比年过四十的薛堮年轻许多,以他的年纪,能得薛嵩看重委以重任,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倘若他真答应了,那将军已经离死不远了。”裴志清毫不客气地说。

“你……”薛堮一阵气闷,却也不得不承认裴志清说的有道理。

且在气闷之后,他又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田承嗣这厮留我守这新野城,自己却带着各处的兵马逃回了南阳。倘若唐军没打算反攻也就罢了,今日看那孙待封的说法,数镇节度合兵绝非需要,又有李倓居中调度,田承嗣恐怕也不会救援……这城不好守啊!”

裴志清又道:“将军想要投降何不直言?现在将军所忧虑的,应该是投降会不会影响在魏郡的薛公吧?”

薛堮注意到裴志清对待薛嵩和他截然不同的态度,又是一阵气闷,可他也不得不承认,裴志清的话说到他心里去了。

“若说毫无影响那自是不可能的,不过将军困守孤城,久守无粮不见援军而降与遇敌而降还是有区别的。”裴志清继续说。

这等道理薛堮如何不明白,他叹了口气:“可是真等到那时,你我皆是阶下囚了。如何能像如今这般得一个好出身?”

裴志清一时沉默,没有回答。

“那你说该如何?”薛堮对他兄长派来的帮手既爱又恨。

“新野城不好守,就算倾尽全力守了也只是为田承嗣做嫁衣。为今之计,或在唐廷各节度合兵抵达前丢下城池撤至南阳,与田承嗣同守,有薛公在,谅田承嗣不敢有疑议。”

“此外便是降了,或可与建宁王约定,暂不将将军投降之事泄露出去,只对外传将军被困新野,坚守不出。只是毕竟涉及到薛公,一旦唐廷想对薛公行离间之计,此事必然瞒不住!”

裴志清说完后,又恢复了沉默寡言的姿态,静静地等待着薛堮的答案。

“田承嗣虽然无能,但李倓能够击败他,必有过人之处,如今他领着骑兵到了,撤回南阳只怕并不简单吧!”薛堮说,对于他个人来说,自然是想投降获得一个好待遇的。这样,就算将来大燕得了天下,有他兄长在,他也能得个善终。

“将军勿虑,有白河在,无需害怕李倓的骑兵。”

薛堮望着一本正经的裴志清,他当然明白,被薛嵩一手提拔的裴志清更愿意撤兵而非投降。

恰在此时,忽有士卒来报,言说孙待封至城外射信入城,薛堮取过信件一看,更是心动,当即将之交给了裴志清。

“建宁王年轻气盛,过时不侯的言论自不必理会,唯独他许诺的官职,的确可见诚意。”薛堮试探性地问道。

但裴志清并不回答,甚至连信件都未曾去看。

最终,薛堮只能应道:“那就依你之言,撤回南阳!”

裴志清这才像是听到了话,拱手对薛堮道:“既如此,事不宜迟,今晚就撤!”

“夜晚行军,唯有精兵方能为之……经过一夜这城中万余兵说不得还没打仗就要有一两千人逃亡了。”

裴志清道:“既是逃亡之卒,要之何用?”

薛堮无奈地摆了摆手,任由裴志清去安排。

曾经在薛嵩的庇佑之下,他虽知身处乱世,却自觉可以趁势而起。如今现实却狠狠地给了他一巴掌,他连下属都掌控不住。乱世中的武夫……当真可恶!

不久之后,裴志清忽遣人来告诉薛堮,让他派人出城告诉李倓,今日要动员城中将士,明日开城投降。薛堮当然明白裴志清不是真心投降,他也知道此举一定会狠狠地得罪李倓,却也不得不做。

……

当日,李倓获悉了薛堮要投降的消息,曹日昇和孙待封皆是振奋,唯独李倓觉得薛堮是在拖延,命人绕着城外严格探查城中情况。唯独新野城在白河之畔,又引河水为护城河,城中具体情况难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