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3章 新店之战 (第1/2页)

加入书签

在李椒和郭子仪的命令下,唐军甫一开始便近乎于全军出击。尤其是作为前锋的朔方军,这支铭刻着郭子仪印记的嫡系部队在攻山的过程中连胜数场,叛军连连溃败,一看就失了军心。

在进攻开始一个时辰之后,朔方军直接攻进了叛军的营寨。

郭子仪虽觉得有些过于顺利了,但想到叛军军心已乱,终究还是决定继续进军。然而随着一通鼓响,叛军的营寨两侧忽有伏兵杀出,原本摇摇欲坠的营寨内部叛军也开始了反攻,一面极其华丽的龙纛也在叛军后方升起。

稍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即便是代表着一方节帅的高牙大纛,也无这般华丽高大。也因此,这面龙纛代表着伪燕的皇帝亲临战场了。

朔方军前锋几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叛军从三个方向碾压过去,除了后方还未深入营寨的朔方军,前头的竞无一人能逃出来。

唐军先胜后败,前锋向后而逃,甚至于就连这胜都像是叛军的诱敌之计。

这和香积寺之战有几分相似却更加惨烈的一幕让郭子仪面色阴沉,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想到了叛军除了撤退之外的另一种选择。他当机立断,决意继续攻山。因为现在一退便是大溃,大好局面将毁于一旦。

叛军突如其来的反攻来的异常猛烈,在前锋溃败之后,剩余的唐军仿佛一下子士气全无,即便是郭子仪,也是连战连退,直到抵达山脚时才重新整理好阵型,抵挡住了叛军的兵锋。

郭子仪的努力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此期间,曾经亲率长刀(陌刀)队在香积寺之战中大放异彩的右金吾大将军李嗣业这一回放弃了长刀,转而领精骑直冲敌阵。无独有偶,在李嗣业不计风险正面冲破敌阵时,被郭子仪派去山后搜寻叛军伏兵的回纥军也来到了战场,在发现唐军失利后,叶护并未想着保存实力,而是当即领着骑兵越过了并不算高的山脊,袭击叛军背后。

事实证明,回纥人带给叛军的阴影要比唐军大多了,因为回纥兵在香积寺之战中正面击溃了叛军的骑兵。在回纥兵还没靠近叛军,只有十余根箭射进叛军后方的军队中时,便有人高喊着“回纥来了”进而溃逃。

战事又开始向对唐军有利的方向发展,面对两面夹击,叛军眼看着就要溃逃了。但就在叛军溃逃之际,那一面代表着伪燕皇帝安庆绪的大纛竞然开始向回纥兵的方向前压。

叛军军中山头林立,不同的大将有各自的部队,可见到这一幕,即便是看不上安庆绪的李归仁也忍不住呸了一声:“倒有点英雄气!”

原本已经打算领着麾下的胡兵连同他新近联系到的阿史那承庆摩下的六州胡兵一同逃往河北了,可见此他却招呼起了身边的曳落河,准备陪着安庆绪再战一次回纥。叛军的前军已经被李嗣业冲乱,继而又被郭子仪领军扩大了战果。而后方,原本已经溃逃的叛军却停下了脚步,本欲追亡逐北的回纥兵面对意图反攻的叛军,却选择了暂避锋芒,借着骑射之力游走攻击。

香积寺之战,他们的伤亡同样不小,原本的四千精骑到现在能上战场只有三千。这似乎是个明智的选择,如果不考虑叛军因为回纥兵退却而恢复的士气的话。在开战近两个时辰之后,唐军与叛军在半山腰陷入了僵持之中。唐军稳定住了阵型,而叛军忌惮后方的回纥兵,不敢全力进攻。

似乎只缺一个打破僵局的变数。

不过时间在大唐这边,因为现在的进攻压力来到了叛军身上。

最终,或许是觉察到了再拖下去天就黑了,叛军似乎再度组织起了进攻。在郭子仪侧翼的李嗣业早已换了新的战马,静静地注视着叛军,随时准备再一次正面进攻。就在这时,李嗣业隐约听到在叛军的后方有号角声传来,他有些疑惑,叛军不该击鼓进军吗,为何吹角?

但在此时,郭子仪却想想到了什么,他望着迟迟没有发动进攻的叛军,做出的最终的决断一一进攻!

唐军的鼓声响起,李嗣业看到了来自郭子仪的令旗,当即不假思索领着骑兵向山上冲锋。新店东南这一片山虽称不上陡峭,但毕竟是以下攻上,地利并不在唐军这边,但当李嗣业领精骑靠近叛军时,却见叛军已经陷入了慌乱之中,甚至阵型都维持不住了。

李嗣业可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毫不犹豫地直冲敌阵,叛军理所当然地溃败。直到面前一空,李嗣业这才注意到,在叛军的身后,不知何时出现了另外一股打着唐军旗号的骑兵,正在和他一样,追赶着那些已经失了编制的叛军溃兵。

李嗣业有些疑惑,他不记得大军中还存在着这么一支骑兵。

这时,那支骑兵也注意到了他们,马上就有数骑脱离出来直奔李嗣业而来。而李嗣业冲杀了许久,索性就在原地等着,准备歇后再战。

“不知将军名讳,在下建宁王、淮南节度使麾下左武锋使马燧。”

李嗣业作为安西、北庭两镇西域兵的主帅,当然知道关于李仪的最新消息,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有些疑惑:“伊阙距此近三百里,我闻建宁王昨日才出发,如何今日就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