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51章 告大明同胞书 (第1/2页)

加入书签

第551章 告大明同胞书

“告大明同胞书:

南直隶霍丘张鹿安者,现添为卢龙援兵营参将。鹿安有言,如鲠在喉,不得不语也。

昔日家祖、家伯、家父均为报国之战士,谆谆教导,爱国护民,鹿安时刻不敢忘也。家伯平寇殉国于登莱,家父抗清牺牲于巨鹿。每以思之,咬牙切齿也。建奴、孔耿之流与鹿安,即有家仇,又是国恨,今彼在大明腹地肆虐,鹿安身为军人,本有一战之力,却无能为也,此鹿安所以茫然者也。

忆昔投笔从戎,以弱冠之年,航行于东江沧海之间,奔波于江河万里之遥。每当临战,必身先士卒,舍生忘死于阵前,饮食享乐于军后。从戎以来,大小数十仗,身披十余创,而无怨无悔,何也?

唯图上报君恩,下护黎民者也。

近日丑奴横行,京畿、山东之地遍遭屠掠,鹿安闻之,如身临其境,深感痛苦,每晚枕戈待旦,夜不能寐,常常三更,披衣而起,闻鸡起舞。寄希望于临战鼓响。然次日早起,又是尾行敌后,相距数十里不曾接战,继而前行一日,敌早已逃脱多时矣。

一路见闻,北直、山东几乎千里无鸡鸣,道路两侧却有白骨数百里,可悲也;

近畿两千里田地,罕有良田,俱为干涸之荒地。何也?

人民尽矣!

此非鹿安所以乐见也。

鹿安近日特发告示,广而告之,好叫人晓,即日起脱离范督师麾下作战序列,独立向前,誓与建奴血战到底。

鹿安深知,此行不妥,上枉顾国法,下有负私恩。倘事有不逮,必死无葬身之地也。

然鹿安甘之如饴,国法到达之前,鹿安必已战死于抗清战场矣。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虽千万人吾往矣!

大明崇祯十五年腊月十五日宣。”

这篇《告大明同胞书》被王征亲自润色过,其实还有更有文采的版本,但是张鹿安拍板,就是采用这个简洁易懂的版本。

并且派人联络许由,让许由通过见微社,将此文传播于大明各地。同时让浮山那边,组建《长江旬报》社,刊登此文,宣示天下。

从此以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宣言传播到大江南北,成为文人墨客肃然起敬的名言。

做好这件事以后,张鹿安即给范志完留了一封致歉信,然后带领全营拔营向南,并派遣马国勇带人向南探查清军的进军方向,让探查司邹宏亮带队向西侦查。

范志完再第二日看到张鹿安留下的“致歉信”后,顿时大惊,连忙派人追寻走掉的卢龙援兵营,但是很快所派的人回报他,张鹿安坚决不同意回来,已经往大名方向而去。

范志完的幕僚们,开始将远近府、州、县收缴到的《告大明同胞书》的情况,报告给范志完知晓,

范志完从一开始的大惊,到后来的大怒,再到平静下来后的思考,突然瘫坐在座椅上,口中喃喃自语道:

“完了,一切都完了。”

范志完这才意识到,他成为了一个反面教材。

作为正面教材的张鹿安,则是率领所部人马,在行进到河间府景州时,接到马国勇的回报,称两路清军主力已经合二为一,进入到兖州,听传言说鲁王朱以派被俘后自杀,朱以派的长子以及他的两个弟弟朱以江和朱以衍、乐陵郡王朱宏治、阳信郡王朱宏福、东原郡王朱衣远等三千多名宗室成员及附属人员被杀,除了年轻女人被分给清军将士外,其他从老人到幼儿,全部被阿巴泰下令斩杀。

“朱以海还是逃走了?现在哪个地方?”张鹿安问道。

“不清楚。”马国勇报告道。

张鹿安也没有难为他,毕竟既然能够逃走,肯定是非常私密的,只是叫来见微社驻军代表孙有田。

“有田,立刻给你们社长发信,要求他派人全力探查朱以海的下落,如果能够找到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先给保护起来。”

孙有田迟疑了一下,还是点点头,表示知道了,便下去安排执行去了。

不大一会,负责向西面探查的邹宏亮返回,报告有一支清军后队,人数不多,正在广平府一带肆虐。

张鹿安的部下里有很多人都是广平府的,广平府来的姚来宾还在辽西作战时阵亡,所以于情于理,张鹿安都必须去赶走或者歼灭这股坏到极点的建奴。

“敌人是什么旗色?大概有多少人?”

“回将军,敌军为镶红旗,全部都说辽东汉话,人数大概有三个满编牛录,看上去应该是今年六月份刚成立的汉军旗中的镶红旗,属下记得该旗固山额真应该是金砺。”邹宏亮说道。

卢龙援兵营没有战事的时候,张鹿安就刻意搜集各方面的情报,然后把敌情讲解给自己的部下听,加上军营之中识字班的开展,大部分军官具备一定的基本文化知识。

“宏亮,你说的非常好,说明你用心了,本将在之前上课所说的话,你都是全部听进去了,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