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有儒名为浮丘伯 (第1/4页)

加入书签

睡醒之后,吕公想把刘盈留几日。

刘盈以需要在四叔父那里完成学业为由拒绝,并不怀好意地邀请吕种一起来学写大字。

吕释之很是意动。

他虽不大看得起刘邦的家人,但刘交确实向大儒求过学,给他儿子启蒙也算合适。

刘盈热情道:“种表兄,我教你写字!”

吕种见刘盈难得对他热情,虽然很不喜欢写字,也打算同意。

原本意动的吕释之却拒绝了。

吕种的年龄是刘盈的两倍,会的字还不如刘盈多,实在是让他颜面无光。他不能让吕种和刘盈一同学习,免得变成刘盈的对照组。

刘盈就知道吕释之会拒绝,装模作样地叹了几口气后,不再劝说。

吕娥姁对儿子有深厚的滤镜,没发现刘盈的坏心思。

刘邦让吕娥姁抱着刘孺儿慢些走,自己先把刘盈带去上课。

路上,他问道:“你明知吕释之会拒绝,为何要问他?”

刘盈得意:“我就是要让他当众拒绝,好让其他人看清楚他的愚蠢!”

刘邦见多识广,自己心眼子比蜂窝还多,也对刘盈毫无理由的招惹是非,路过的狗都要踢一脚的无聊行为叹为观止。

刘盈继续每日写字、玩耍、找碴。一旬飞速过去,他承诺的一千个大字,终于坚持到了最后一天。

这一日,刘交没有像以前那样监督刘盈,留刘盈一人拧着眉头描字。

刘邦和刘盈一样是个显眼包。

儿子完成了成年人也不一定坚持得了的事(至少他不能坚持每日写一千个大字),刘邦特意向曹参请了假,带着一伙兄弟来鼓掌喝彩。

刘邦不仅约了忙碌的萧何、曹参,还回丰邑一趟,把曾经的好兄弟王陵、雍齿也叫了过来。

刘邦年少时住在丰邑。刘太公虽然现在把家搬到了沛县城,但平日还是常回丰邑住。

每逢休沐,刘邦就会回丰邑呼朋唤友,与没有搬家到沛县的好兄弟们聚一聚。

王陵和雍齿都出身丰邑豪强,都在丰邑为吏。刘邦唤王陵为兄,唤雍齿为弟。现在还留在丰邑的豪强子弟,这两人与刘邦关系最好。

夏侯婴和樊哙本也想过来,无奈一个有公务,一个有大生意,只能稍后再来为刘盈贺喜。

雍齿没好气道:“不过是写一千个大字,你至于这么炫耀?”

刘邦道:“当然要炫耀。你儿子能每天写一千个大字?”

雍齿脸色一沉,重重地冷哼了一声。

王陵笑道:“确实值得炫耀。可惜卢绾不在。他若知道此事,恐怕能高兴地翻几个跟头。”

曹参道:“再过几月,卢绾的徭役就该服完归家了。”

萧何略微在心中计算了一番,道:“还有三十八日,只是月余,没有几月。”

曹参哭笑不得:“我只是泛指,别和我较真。”

王陵佩服道:“真不愧是萧主吏掾。”

刘邦得意:“那当然。”

雍齿低声嘟囔:“又不是你,你得意什么。”

刘邦道:“我兄弟厉害,我当然得意。你如果厉害,我也得意。”

雍齿被刘邦堵得说不出话。

王陵最先笑话雍齿:“你什么时候在嘴上赢过刘季?别自找没趣。”

萧何也是丰邑老乡,很了解雍齿,也忍不住笑。

这几人中只有曹参是沛县城里人,不过曹参豁达,很快就跟着一同打趣雍齿,仿佛他也是几人发小似的。

雍齿被逗得面红耳赤,挥挥袖把脸撇一边,不想理睬拿他玩笑的几人。

他把脸撇向一旁时,看见几个陌生人影,顿时心中警觉:“刘季!那几人是谁?他们好像在往盈儿处观望,莫不是人贩子?”

刘邦嬉笑的神情一冷,顺着雍齿视线看去,手放在了腰间剑柄上。

萧何拍了刘邦的肩膀一下,道:“别紧张,看那老者神态装束,当是有修养的人。”

曹参眼睛微微虚起:“他身后垂着脑袋的人,是不是刘交?”

王陵惊讶:“这你也能看清?”

雍齿松了口气:“不是人贩子就好。我就说怎么留盈儿一人在这里,也太危险了。”

刘邦紧绷的身体也松懈了下来,手从剑柄上移开:“走近些看?”

萧何阻拦:“如果老者身后之人真的是刘交,会让刘交恭敬对待,还未提前告知你的人,莫非是他的老师浮丘伯?”

众人的背顿时挺直。

他们并非重儒,只是浮丘伯是很有名望的名士,还是丞相李斯的同门。在这等长者面前,他们有一种曾经读书时面对师长的不自在。

曹参问道:“刘交没告诉过你,他邀请了浮丘伯来沛县?”

刘邦摇头:“我若知道,现在还会带着一身酒气?”

刘邦平日里虽然洒脱,但见长者和权贵的时候,还是会很认真地打理形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