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Chapter 30 (第2/3页)

加入书签

门的人设感到厌倦,甚至起了逆反心理。

但幸好这里是十九世纪,人们还没见过这种营销手段。

薄莉准备把马戏团几个畸形演员的经历,写成短篇故事,刊登在本地的报纸上。

接着,雇几名报童,在酒馆、剧院、餐厅、花园和广场这种人流量大的地段叫卖。

然后,雇两个人扮成绅士,在酒馆为此事争论起来,甚至闹到要用手-枪决斗的地步,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力。当然,不会真的决斗死人,只是一个噱头,让人们对报纸上的内容产生好奇心。

薄莉没有当过商人,不知道这方法是否可行,只是姑且一试。

很多人以为,演员只要会演戏就行了,实际上这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职业一一不仅要能剧本上的内容,还要有一定的创作能力,去设计角色的台词、走位和肢体动作。为了当好演员,薄莉看过不少剧作书,有一定的写作基础,文笔算不上好,但好在玛尔贝的

故事本就惊心动魄,不需要过多修饰,也能震撼人心。

写完以后,她找到本地报社,塞给经理一笔钱,请他刊登在报纸的头版上。

本地的报纸刊登的,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狗丢了,猫跑了,帽子掉在电车上了,某地老鼠成灾重金寻灭鼠专家等等。她去投稿时,特地换上了男装,看上去温文尔雅,一表人才。

报社经理以为她是个心怀梦想、有钱烧得慌的富家子弟,看也没看内容,就答应了下来,反正最近也没什么大新闻。起初,人们没怎么在意玛尔贝的故事,直到两名“绅士”为了此事,闹到了要决斗的地步。

虽然最后不了了之,但在城里掀起了不小的热度。

这个马戏团又在哪里,什么时候来新奥尔良巡演?

很多人都在问:玛尔贝是谁?

薄莉并不急于公布演出日期,继续让人

在酒馆等地造势,

她散布消息出去,要是有人能看完整场演出,而不中途退出,即可获得一百美元。

如果说,玛尔贝的故事只是引起了小范围的讨论,这一消息直接令全城议论纷纷。

一百美元!

要知道,就算在工厂里把缝纫机踏出火星子,一天也只能赚一美元。

--马戏团的经理疯了,还是想捞一笔票钱就跑路?

一时间,女士们男士们都在讨论此事。

不少人都笃定,这是一个骗人的把戏,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无法看完的演出”。

除非马戏团经理在玩文字游戏,让他们不吃不喝看几天几夜的演出

只能说,马戏团经理的见识还是太浅了,没见过穷困潦倒的贫民。

一为了得到那一百美元,哪怕几天几夜不吃饭,他们也会坚持看完演出。

这事甚至引起了新奥尔良警局的注意。警长上门跟薄莉打招呼,让她别玩小聪明一一要是真的有人因为看演出而活活饿死,可不好收场。薄莉却神秘一笑:“请您放心,演出不会超过三小时。”

这下,连警长都有些好奇,究竟是什么演出,让她有胆子做出这样的承诺?

薄莉敢做出这样的承诺,当然是因为埃里克。

她写玛尔贝的故事时,曾对着空气问过一段话:

....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成功,可能会赚很多钱,成为整座城市的明星。但如果失败,我们可能会变得声名狼藉,甚至身无分文。"“你说,我们做还是不做呢?

卧室内,一片寂静。

但她知道,埃里克就在房间里。

他正看着她。

在黑暗中呼吸。

果不其然,话音落下,一个低沉、冷冽的声音在她的耳边响起:“什么想法?”

薄莉眨了下眼睛:

“我们能面对面说吗?”

没有回应。

“好吧,好吧,”薄莉有些悻悻,“这个想法能否成功,并不取决于我,而是取决于你。”

他静了片刻,缓缓开口:“我?”

“只要你能实现我的构想,”她说,“我们就能成功。

薄莉并不知道,她说这话时,埃里克就站在她的身后。

没有他的允许,她不会察觉到他的存在。

他早已习惯隐栖于黑暗中

他明白她这句话的意思。

她在试探他对她的态度,强迫他承认合伙人的关系。

她的头脑比他想象的要灵活一一虽然没有大智慧,但在小事上非常机敏。

她从不忌讳抛头露面,必要时甚至会换上男装,跟男人们称兄道弟,也会顺势跟太太小姐们调-情。他不是没有注意到,她身上那些违和之处一一东部口音,但按理说,她应该从未去过美国东部。

她也不像别的女士那样容易害羞。

不少淑女穿裙子,裙下只会露出两英寸的鞋子,她却经常穿着灯笼裤,把裤腿挽到膝盖,露出苍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