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1章 衣锦还乡漳泉夏 (第1/3页)

加入书签

第381章 衣锦还乡漳泉夏

闽南,漳州,漳浦县,南溪蔡家。

蔡新的长子蔡本俶目瞪口呆的看着手里的书信,然后对六弟蔡本俊说道:

“这施靖海是不是失心疯了,他竟然叫我集结乡勇去福州待命!”

蔡本俶口中的施靖海,就是第五代靖海侯施錪,他是那位不可名状,不好评价的靖海侯施琅四世孙。

作为在闽南有极大影响力的家族,乾隆在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被打死在钦州湾之后,就从北京城把第五代靖海侯施錪,给派到福建。

让他担任福建巡抚兼任福建提督,希望利用施家在闽南和台湾的影响力稳住局面,就如同三藩之乱时一样。

听到兄长这么说,蔡本俊也皱起了眉头,施錪到福州快半年了,一直在大搞声势,做出一副无惧莫光中,甚至是南下进攻广东的姿态,但实际上他都不敢来漳州和泉州。

他自己都这么怂了,所以响应他的,也只有昔年闽南武勋那些人的后代,比如黄仕简之子黄秉淳,就率黄氏全族和千余招募的丁壮前往了福州。

除了这些人以外,闽南其他地方实力派,一个人也没去,观望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而蔡家又是闽南大家族中的领头羊,按道理,施錪就算是要来拉拢蔡家,让蔡家做表率,不说亲自来,起码也要派子侄辈前来游说。

哪有现在这样直接以公文的形式,搞一封书信,就想把蔡家给弄到福州去的。

蔡本俊又埋头思考了片刻,突然拿过施錪派人送来的书信仔仔细细看了两遍,有些惊疑不定的说道:

“这行文太过官面了,不管怎么说,咱们都是漳泉的乡党,施錪与兄长同辈,怎么也该亲热一些。如今这样,会不会是在试探我们?”

蔡本俶神情也凝重起来了,他叹了口气说道:“父亲尚在京城,我们一点风险也不能冒。这光中陛下也是,怎么还不来拿福建啊,急死人了!”

虽然蔡新抱了死在北京的心,因为他目标太大了,根本没法跑,但作为儿子的蔡本俶等人,还是希望能把蔡新给弄回来的。

而同时,他们现在只是给了莫子布一点连投名状都算不上的见面礼,要是兴唐军没来,蔡家就拉着丁壮去了福州,那就相当于已经站队,前面的见面礼就算白给了。

正在两兄弟左右为难的时候,蔡本俶的儿子蔡行达欣喜若狂的跑了进来。

“阿爸,六叔,敦照镇来消息了,大海船,蓝底金日月大旗,兴唐海军来了!”

呼!蔡本俶长长出了一口气,“太好了,终于来了。老六,我这就去集结丁壮,带二百人去福州。

我一走,你就把咱老宅的外围用火药给炸塌,然后弄几个受伤的本家去县衙报官,就说咱们家被兴唐军攻破了。”

蔡本俊眼眶有些红,缓缓点了点头。

蔡本俶看着弟弟,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是咱们兄弟中最有才学的,千万要抓住这个机会,这可是父亲不要命换来的。

未来在大虞建功立业,再续我蔡家辉煌,那也算对得起我和父亲了。”

这就是地方大族的厉害之处,它们总有统治者用得着的地方,也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眼界进行分散投资。

。。。。

云霄镇,也就是日后的云霄县,此时还没有设云霄抚民厅,但这里已经是漳州有数的大镇了,满清在这里派驻漳浦县丞负责管理。

而如果说全漳州哪里响应兴唐军最积极,那肯定是云霄镇。

因为大虞朝的八大封臣之首,宋城伯吴让就是云霄镇之人,吴姓也是云霄镇三大姓之一。

这个镇总共七万多人,起码有一万人过番到了安戴省投靠吴让生活,且个个都过得不错。

吴让站在五级风帆巡航舰夏完淳号船头,穿过下尾岛,驶入了云霄港,船头的蓝底金日月大旗随风飘扬,舰上官兵身着大红色戎装,威风凛凛。

而在云霄港两岸,无数漳州乡党欢呼雀跃,到处都是持枪捉刀者在跟着大海船飞跑,这哪是来攻打地方,这是在衣锦还乡。

“可是吴伯爷大驾,可是吴伯爷大驾?”远远传来了一声声呼喊。

吴让努力装出的伯爵气度再也绷不住了,他快走两步到船头最前处大声回答道:“瓦外公,瓦公,我就是阿让啊,我就是阿让啊!”

船未靠岸,吴让急不可耐的让人放下一条小船,带着儿子吴文辉,向前狂奔而去。

刚一上岸,吴让就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然后咚的一声把头磕响,他幼年丧父,是外公一手带大的,因此跟外公感情极深。

吴让外公姓方,虽然年过六旬,但仍然身材粗壮,行动敏捷,云霄镇方氏乃是第一大姓,甚至全漳州的方姓人基本都在这里。

这就是南方宗族的可怕之处,如同清远县七八成的人姓陈一样,云霄镇超过六成的人都姓方,其余也基本那是方家的姻亲。

在这种地方,只要有强力外援支持,朝廷根本没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