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6章 你们这是害苦了我啊(迫真 (第1/4页)

加入书签

第676章 你们这是害苦了我啊迫真

秃鹫盘旋,野狼嘶嚎。

马拉板车上拉着横七竖八的尸体,引的天上秃鹫追着盘旋,而就在马车走过的两边,杀人还在继续。

不过现在杀的不是门徒,而是哈萨克叛徒和哈密、吐鲁番的叛徒。

一堆堆叛军被分割成小块围在路边,博罗特汗的人则被带过来指认,每找到一个叛乱骨干分子就当场一刺刀捅死,没有人比博罗特汗更清楚哪些人是大玉兹的叛徒了。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杀戮也开始变得无趣起来。

原本还有人变着法的折磨,后来士兵都杀麻木了,找到了都是直接刺刀对着胸腹乱扎几下,然后扔到路边等血流干净后被板车拉走。

人杀的差不多了,李献文也从迪化赶了过来,一方面要组织清扫,因为罗思举只带了几千人追击,途中许多跑散的叛军,根本没来得及清剿。

另一方面,虽然这一次门徒被堵在天山中,至少没了一万余人,但剩下的还有六万多人,他们怎么办,是继续杀光吗?

“大王,臣觉得没有必要继续杀了。”让人意外的是,第一个起来否定继续杀的人,竟然是有杀神称号,在西宁城下一个人就干死一百多叛军的毛祥新。

“大王,臣到准部五年,唯一的感觉就是能懂汉话的太少了,至于真正的汉人,那就更少了。

咱们带来的汉人虽然可以在当地娶妻生子,但生活久了,不可避免就会受到另一半的影响。

在远离中原的地方,这是很危险的,会让下一代对国家和朝廷的归属感不强。”

毛祥新混得不错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好学,早就摆脱了文盲的标签,可以算是西北军高级军官中的文化人了。

“而这些逃来的门徒,他们实际上就是信教的汉人,小白帽一摘,跟咱们没多少区别。

在中原这些人不算什么,但现在是在准部,他们适应了这里的水土,那就是很宝贵的资源了。”

李献文当然明白在准部一个适应了水土的汉人有多宝贵,他只是有点担心。

“西北门徒中,能改造的已经留在河西陇右成为大虞百姓了。

些许桀骜的,则在你们回良三十六姓中,而这些跟着祁守一走的都是相当顽固的,他们还能用吗?”

“能!”毛祥新非常肯定的下了一个定义,“因为其中最顽固的,已经死了,剩下的六万人,是他们在撤退途中,已经扔下的。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妇孺,少部分青壮也是想要护着家人,不愿意再继续给祁守一他们卖命的。

这些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抛弃,再是虔信,也应该有所悔悟了,且就算不悔悟,咱们又不是拿他们当自己人看。

臣建议,挑选青壮让他们改信白莲宗,扣住妻儿老小留在准部,让他们跟着去打回部。

没有男丁在身边的,通通婚配给汉人为妻,十岁以下孩童也分配下去,十岁以上让王府教养。”

李献文点点头,又看向了他左侧的梁克行,这是两南总督广南、日南梁文英的长子。

梁文英是昔日李献文麾下的主要战将,娶了李献文的唯一的妹妹,因此梁克行就是李献文的血亲外甥。

梁克行对着自己大王舅舅点了点头,“臣也同意毛镇守的意见,这军中勇士譬如利剑,除了要随时打磨以外,还要省着点用。

人杀多了总有厌倦的时刻,所以没必要让他们对妇孺动刀。

咱们要杀人,也应该多杀武吉别克人,他们才是罪魁祸首和最大的威胁。”

看到有人开口了,另一个回良人高姓首领,来自陕北延绥来李献文乡党也跟着说道:

“臣也赞成,咱们现在回良人已经有四十余万人了,可男多女少,要是吸收了这一批,把他们信教的臭毛病改过来婚配下去,那么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都有,可就大事已成了。”

李献文这会有点咂摸出味道来了,这些家伙在正常提供意见以外,还话里有话啊!

他们这是奔着要把这几万门徒妇孺吃下去的方向走的。

可是回良人已经有几十万人,还吃下几万妇孺,又准备抓捕大量武吉别克女人,这是准备干什么?

“罗天相,你来说说,你们准备干什么?”李献文把手一点,直接让最不善伪装的大肥象出来说话。

罗天相挠了挠头,有些敬畏的看着他昔日的大王,又看了看那些一脸便秘神色的同僚,吭哧半晌后,他还是说不来假话,于是把心一横,直接说真话了。

“大王,咱们自西北平乱战开始,就跟您老人家了,一路西行数千里,总是觉得心上心下的,想要个准话。”

李献文懂了,这些人是想在西域生根了,他自己也确实感受到了这股风气,但没怎么理睬。

因为他李献文是谁?

是大虞朝的真正股东,是开府的郡王,是驸马都尉,做过帝国首辅也就是现在的丞相。

他这种身份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