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二章 进京 (第1/1页)

加入书签

须臾,二人身影再度浮现。杨灵枢与姜婳目睹仙境修士仅凭举手投足,便能将小天地肆意切割,那毁天灭地般的恐怖神通,惊得他们膛目结舌。可在这绝对的实力面前,满心的惊异也只能深埋心底,二人连大气都不敢出,哪还敢多问一句。

临别之时,只见陈宾一步踏出,周身灵力涌动,瞬间踏入虚空,身影如鬼魅般消失不见。紧接着,杨灵枢、姜婳和陆沉舟只觉眼前光影错乱,一阵天旋地转,待站稳身形,发现已身处山外。众人定睛望去,原本邺山所在之处,如今空空荡荡,哪里还有半分山影,仿佛邺山从未存在过,山君也一同消失得干干净净,好似一切都只是一场虚幻的梦境。

就在这尴尬的氛围中,陆沉舟硬着头皮,结结巴巴地开口:“那......那个,沉舟确实是我的小名......”声音微弱,眼神闪躲,在空旷的山间显得格外单薄。

杜氏之所以强大,甚至在灵洲东部山上都颇有话语权,最关键的因素便是国师杜康掌控着半座葫芦山福地。葫芦山福地虽未被列入七十二福地的名录之中,却也是中品福地,灵气充沛、灵植繁茂,堪称修行者梦寐以求的洞天仙境。杨灵枢便是出身于这葫芦山福地的人间王朝,也正因这层渊源,青岚丹宗与杜氏的关系相较于白仙宗更为紧密,往来频繁。

消息一经传出,引得周围各仙家纷纷侧目,对杜氏的葫芦山福地更是垂涎三尺。他们竞相与杜氏接触,主动献上瑾碎灵币,只为能让自家晚辈有机会踏入福地,寻觅一场仙缘;甚至一些年纪颇大、境界低微且自知大道无望的老神仙,也渴望进入福地,为宗门寻觅具有卓越天赋的修道胚子,延续宗门传承。

踏入杜氏京城的地界,扑面而来的是南平远远无法媲美的繁华盛景。宽阔的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喧嚣声、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交织成一曲热闹的市井乐章,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尽显这京城作为一国之都的非凡气象。

杨灵枢、姜婳和陆沉舟三人行至城门前,守城士兵立刻上前,依照惯例要求他们出示通关文牒。杨灵枢与姜婳神色平静,泰然自若地掏出各自的通关文牒递上。士兵双手接过,目光触及上面“白仙宗”和“青岚丹宗”的标识时,确认了是谱牒登记过的仙师,不禁微微一怔,脸上闪过一丝紧张之色。仔细查验确认无误后,才恭恭敬敬、小心翼翼地将谱牒奉还。

虽说面对持有谱牒的仙师,这些士兵难免有些紧张,但他们可是杜氏京城的守卫。他们的国师乃是稷山亲封,身为元婴修士,整个京城都是其道场,国师杜康坐镇于此,宛如掌控一方小天地的圣人,即便是道辟境的仙人到此,也得权衡利弊、掂量几分。如此强大的后盾,让杜氏士兵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同行,底气更足、腰杆也挺得更直。

青岚丹宗,向来以术法玄妙著称于世,尤其是其火法,更是修炼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对杨灵枢来说,对付这几个普通士兵,不过是一念之间的事,轻而易举,一把火下去,恐怕连一丝灰烬都不会留下。

“杨师弟不会真打算在人家杜氏京城门口大开杀戒吧?”陆沉舟微微侧身,凑近少女,压低声音问道。说实在的,他满心疑惑,不明白为何在这山外,人命如此轻贱,仿佛抬手就能取走。他暗自思忖,或许是自己一路遇到的大多是山上的修士,才会有这样的观感。毕竟,他也见过和善的普通人,就像送他渔船的那位渔民,待人是那般热忱友善。

听到这话,陆沉舟微微一怔,眼里难得流露出惊讶的神色,就这样静静地凝视着眼前的蓝衣少女。刹那间,他仿若被一道惊雷击中,猛地意识到,尽管一路同行,可自己与他们二人,从始至终都不是一类人。

杨灵枢神色淡然,见校尉如此识趣,便缓缓放下了手掌,双手负于身后,坦然受了这一礼,而后不紧不慢地转身,对着陆沉舟和姜婳说道:“走吧。”说罢,三人便旁若无人地径直朝着城内走去,留下一众士兵在身后眼巴巴地望着。

可谁能想到,校尉骂完之后,脸上又突然浮现笑意,爽朗的说道:“没看出来啊!当着仙师的面还敢按住刀柄,还算有种!”那士兵听了,一脸懵圈,憨憨笑了起来,好像刚刚的那一脚是在奖励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